中国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项目
建筑投标方案设计说明
1 总体规划
1.1 东西轴线
在故宫北面的景山上,五个美丽的亭子共同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轴线;美术馆一期老馆巧妙地延续了这条轴线,它用四角攒尖的屋顶与景山山顶的亭子遥相呼应,使建筑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之中。
在二期扩建新馆的规划设计中,这条东西轴线被再次强调出来,轴线上突出了中央展厅的圆形屋顶、西部的主入口、新老馆之间的水池和莲花桥,它们使二期新馆自然地和一期老馆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1.2 南北轴线
一期老馆有着一条明显的南北轴线,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式的对称布局,它和东西轴线的交点,正是整个建筑的至高点。
二期新馆也用一条南北向轴线形成对称格局,它自身两条轴线的交点是中央展厅圆形屋顶的圆心,也是二期建筑的最高点,但它低于一期老馆的屋顶,体现了对老馆的尊重。
1.3 街景
设计中考虑了从五四大街和东皇城根遗址公园看美术馆一期和二期的街景,一期的金色屋顶和二期中央展厅的圆形大屋顶最为醒目,南面的雕塑广场体现出美术馆的文化气质,西面的水景和绿化很好地衬托着美术馆精美的建筑。
美术馆二期建筑的西南角设计了一个屋顶花园,它既可以使人从上面很好地欣赏到故宫、景山等优美的城市景色,自身又成为一道都市的风景,它装点了这个城市的街角,为五四广场和皇城根遗址公园在上空增加了一抹淡淡的绿色。
2 总平面功能布局
1.1 本设计沿用了一期老馆的南面主入口,北侧的绿化和停车场也基本保持不动。
1.2 二期新馆位于一期老馆西面,南面距红线34米,北面距红线约30米,西面距红线约10米,东面距红线约10米,距老馆主体建筑约38米。
1.3 二期新馆的东侧与一期老馆之间是文化广场,布置有浅水池和连接两馆的桥。
1.4 二期新馆的南侧设计成雕塑广场,与老馆南侧的雕塑花园联为一体,雕塑广场成阶梯形的叠落。
1.5 二期新馆的西侧是新馆的主入口和一个大面积的水面。
1.6 二期新馆的北侧为新馆次入口,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出入,布置有地上停车位和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3 总平面交通组织
3.1 美术馆二期用地南侧为五四大街,西侧为东皇城根路,周边有17条公交线路环绕,交通便利。
3.2 机动车可以从老馆南入口进入,也可以从新馆西北角驶入,沿着老馆与新馆的环路,车辆可以很方便的到达两个进出地下车库的坡道。
3.3 自行车主要从新馆西北角进入,从新馆北侧的自行车坡道进入自行车停车库。
3.4 去老馆的参观人员主要从原南入口进,而去新馆的参观人员主要从西入口进入,两部分人员可以通过两馆之间的莲花桥互通。
3.5 后勤办公人员主要从新馆西北角进入基地,然后分别从两个馆北面的后勤人员入口进入建筑内。
4 绿化规划
4.1 利用建筑退红线的距离,老馆和新馆的南侧形成一个带行的绿化区域,这里以雕塑为主题,形成一个可供市民观赏休憩的绿色长廊,也使新馆与老馆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
4.2 老馆与新馆之间,是绿色的文化广场,水池、小桥、舞台点缀其中,既可休闲又可用作文化集会。
4.3 老馆北侧、新馆北侧及西侧,道路、停车场之外的场地都用做绿化用地,尽可能的扩大绿化面积。
4.4 老馆的竹子长廊是老馆的一大特色,新馆用一个个的竹子阳台与它呼应,使绿化与建筑交织在一起。
4.5 新馆的西南角和中轴屋顶,设计了两个屋顶花园,为建筑增加了自然情趣。
5 规划用地及技术经济指标
5.1 规划用地
中国美术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东北的五四大街。1962年落成的美术馆一期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二期工程扩建用地位于美术馆一期老馆西侧,南临五四大街,西临东皇城根遗址公园,北面至晓教胡同,东面与美术馆老馆相接。
建设用地东西方向宽约90米,南北方向长约140米。规划要求建筑退西边红线不小于10米,退南边红线不小于34米。建设用地面积大约17600平方米。
5.2 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使用性质: 博物馆建筑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以上
抗震设防烈度: 8度抗震设防
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
人防类别: 五级
用地面积: 约17600 m2
人防面积(暂估): 4800 m2
建筑层数: 地上3层,地下1层
容积率: 1.43
建筑密度: 52.0%
建筑高度: 16.8 m
绿地率: 30.2%
机动车位: 共403辆
其中(一期)地上51辆(其中大型客车3辆)
(二期)地上65辆(其中大型客车10辆),地下287辆
自行车位: 1150辆
6 单体建筑方案
6.1 设计理念
6.1.1 “艺术的珍宝盒”
在中国,有用珍宝盒来收藏传家宝和贵重物品的传统,它的制作工艺和它里面珍藏的东西一样精巧细腻。打开珍宝盒的过程,正是一层层揭开宝物神秘面纱的过程,也是一个富有趣味的探索过程。
只有用壮丽而璀璨的容器来盛装,才能与珍贵的宝物相匹配。因而,与美术馆里陈列的国家级美术珍品相匹配,美术馆建筑也应该是精美而璀璨的。
6.1.2 “水墨城市”
中国的传统国画运用水和墨来做画,因为只有水和墨才能只使用简单的两种颜色——“黑”和“白”,来表达宇宙无限的意境。
国画艺术中水与墨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宇宙万物都是由虚和实组成的,但虚与实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地交织在一起的。衍生到建筑艺术,就是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交替与融合。
6.2 设计手法
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的设计正是这两个理念的体现。
美术馆二期单体建筑被设计成一个“艺术的珍宝箱”,一个赋予文化内涵的标志性的雕塑作品。它是一个精美雕刻的中国古董盒,它被精确地切割出来,融合着文化的活力,连接着内和外,连接着新和老。
美术馆二期单体建筑的设计,将内部空间凝聚组合成一个个方形体块,成为建筑的实体,而每两个体块之间拉出一道断缝,做成半室外的阳台。这样,室外空间被有规律地穿插在室内空间之中,即丰富了空间层次,又使它成为富于休闲情趣的空间亮点。
7 单体建筑功能分区
7.1 功能分区
首层平面包括门厅、中央展厅、临时展厅、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和综合服务区等。
二层平面和三层平面包括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厅以及屋顶庭院。
屋顶平面布置有特色餐厅和屋顶花园。
地下层平面包括藏品库区,车库,设备区。
7.2 空间组织
室内空间的组织采用内部和外部相互交替穿插的原则,由此形成一个个室内空间的室外断点,参观者可以在那里稍作休息,同时欣赏一下城市的景色和周围的花园。
公共过道水平和垂直地连接着不同的展览空间。所有的展览区域都和中央展厅相连通。中央展厅和临时展厅的共享空间,充满了新鲜空气和自然阳光,体现出国家级美术馆的气势。
8 单体建筑内部交通组织
8.1 参观人流
参观人流可以从西部入口进入,也可以从与东侧老馆相连的桥上进入,通过门厅即可进入雄伟的中央展厅,从中央展厅向北,能方便的进入两层通高的临时展厅,从中央展厅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可以通往二层与三层的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厅。
二层与三层是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展厅,北部展厅采用串联式布置,人流按串联路线参观,南部展厅采用并联式布置,人流可选择进入任何一个展厅参观。
8.2 交流活动人流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人员可以从室外直接进入首层的多功能厅和学术报告厅。并能从建筑北侧进入后勤办公区开会。
8.3 工作人员流线
后勤办公人员从建筑北侧的入口进入,并可以通过走道进入展陈区等其他区域。
8.4 展品流线
运展品的大货车从地下车库的坡道进入展品装卸区,然后通过建筑东侧的货梯运往各层展陈区。
9 各专业设计及消防、人防、节能环保设计
9.1 结构设计
1、为避免对原有旧馆主体结构的影响,减少对旧馆结构的扰动和破坏,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在新旧部分空间连续的前提下从基础直到上部结构完全脱开。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新建结构拟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如中部临时展厅及中央展厅屋顶采用钢结构。
3、主要利用楼梯、电梯间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地下为车库,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体系。地上部分由于柱网尺寸较大,拟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及楼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以减小结构高度。
4、中部临时展厅及中央展厅屋顶由于跨度较大,同时为适应建筑造型的需要,拟采用钢结构。
5、基础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天然地基。
9.2 给排水设计
9.2.1 给水系统
A. 水源:生活及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两路供水,市政压力0.2Mpa,在室外布置成DN150环状管网, 两根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
B. 给水系统
a) 按使用要求采用分质供水:
序号 |
系统分类 |
用途 |
来源 |
1 |
生活给水 |
洗涤、餐饮、空调冷却水补给 |
市政管网 |
2 |
中水 |
冲厕、绿化浇灌、地面冲洗 |
废水处理后回用 |
b) 生活给水不分区,利用市政给水压力直接供给。
c) 中水系统:根据北京节水办文件要求,本工程需设中水系统。中水处理设备设在地下室中水机房内,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废水,再由变频调速中水泵供给冲厕及绿化浇灌使用;在地下车库和室外道路周边设给水栓或地下式给水栓用于地面的冲洗。中水系统不分区。
9.2.2 热水:
A. 在地下室设热水机房,设一套生活热水供水设施,提供600C生活热水,供卫生间、餐厅及其它辅助用房所需生活热水。
B. 热源:采用市政热力作为热源进行热交换。
C. 热水系统:系统分区与生活给水系统相同,生活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以维持管网热水温度。
9.2.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水分流系统。
A. 排水系统包括:
a) 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卫生间粪便污水排放
b) 生活废水收集系统:包括洗涤、洗浴废水收集
c) 雨水系统: 包括屋面雨水排放、地面雨水排放。
B. 废水收集作为中水水源,汇总后排至设在地下室中水机房的废水调节池内,经物理和生化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
C. 粪便污水等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餐饮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D. 地下室污废水排至集水泵坑,经泵提升后排入市政雨、污水管。
E. 修复、摄影等有特殊污染的污水设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向市政污水管。
F. 雨水系统:
a) 屋面雨水经管道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b) 室外绿地、道路和硬质铺装场地的雨水排放,尽量考虑回渗,超量部分经雨水口和管道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9.2.4 循环水系统:
本工程室外设景观水池,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在地下室设置循环水泵及过滤设备循环周期为12小时。
9.3 暖通空调设计
9.3.1 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1.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海拔 |
31.2 m |
大气压力 |
冬季102.04kPa,夏季99.86kPa |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
33.2℃ |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
26.4℃ |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 |
30℃ |
夏季通风计算相对湿度 |
64% |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
-12℃ |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
45% |
冬季通风计算温度 |
-5℃ |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 |
-9℃ |
冬季最多风向 |
NNW和N |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
2.8m/s |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
1.9m/s |
最大冻土深度 |
85cm |
2.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房间名称 |
夏季 |
冬季 |
最小新风量 或换气次数 |
建筑面积人员密度 |
设备灯光负荷 |
室内 噪声 |
备注 |
||
|
温度 ℃ |
湿度 % |
温度 ℃ |
湿度 % |
m3/(h.p) |
|
w/m2 |
|
|
|
|
|
|
|
|
|
|
|
|
展陈区 |
25±2 |
55±5 |
20±2 |
50±5 |
20 |
4 |
20 |
|
|
藏品库房 |
20±1 |
50±5 |
20±1 |
50±5 |
30 |
40 |
10 |
|
|
库前区 |
20±1 |
50±5 |
20±1 |
50±5 |
30 |
40 |
10 |
|
|
办公室 |
25~27 |
≤65 |
20~22 |
≥35 |
40 |
10 |
40 |
|
|
阅览室 |
25~27 |
≤65 |
20~22 |
≥35 |
35 |
12 |
25 |
|
|
会议室 |
24~26 |
≤65 |
20~22 |
≥35 |
20 |
3.5 |
20 |
|
|
学术报告厅 |
24~26 |
≤65 |
19~21 |
≥30 |
25 |
根据座位 |
20 |
|
|
安防中心 |
24~26 |
≤60 |
19~21 |
≥30 |
50 |
25 |
50 |
|
|
文物保护研究用房 |
24~26 |
≤60 |
20~22 |
≥40 |
50 |
15 |
45 |
|
|
文物管理用房 |
25~27 |
≤65 |
20~22 |
≥30 |
40 |
12 |
20 |
|
|
公共卫生间 |
27~29 |
|
16~18 |
|
12次/小时 |
|
|
|
|
变配电室 |
≤30 |
|
≥10 |
|
8次/小时 |
|
|
|
|
冷冻机房 |
≤30 |
|
≥10 |
|
5次/小时 |
|
|
|
|
热交换站 |
≤30 |
|
≥10 |
|
10次/小时 |
|
|
|
|
水处理间 |
≤30 |
|
≥10 |
|
10次/小时 |
|
|
|
|
水泵房 |
≤30 |
|
≥10 |
|
5次/小时 |
|
|
|
|
停车库 |
|
|
|
|
6次/小时 |
|
|
|
|
9.3.2 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
1. 本工程总体采暖、空调热负荷约为3750Kw,热源采用城市供暖热力管线。 在地下室设置集中热交换站,制备本工程所需要的60~50℃空调用热水。热交换站建筑面积约135平方米,建筑层高不低于4.5米。
2. 本工程总体空调冷负荷约为4300Kw,在其地下室设置制冷机房,包括三台400冷吨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提供7~12℃空调用冷冻水,以满足为整个工程夏季和部分内区及恒温恒湿空调的全年冷量需求。其中一台400冷吨的螺杆式冷水机组为保证建筑内区和部分恒温恒湿文物库房全年冷负荷需求,在过渡季节甚至冬季均可以运行。
3. 在最寒冷的时候可以利用冷却塔和热交换机组直接制备冬季空调用冷冻水,以节省冬季的冷水机组运行电耗。制冷机房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建筑层高不低于5.4米。
4. 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可利用空调冷却水的热量,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生活热水的补水进行预热处理至30℃以上;仅在冬季最寒冷季节,冷却塔停止使用时,才利用市政热力直接制备生活热水。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活热水的能耗。
9.3.3 空调水系统设计
1. 本工程空调冷、热水采用四管制水系统,负荷侧为定水温、变水流量系统,冷热源侧则采用定流量系统的形式。在供回水干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装置。所有末端空调设备为四管制空调机组和四管制风机盘管机组。在首层的临时展厅和中央展厅的地面设置局部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系统。
2. 本工程的冬季空调加湿系统安装使用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加湿方式。对于非工艺性要求的一般房间,如办公室、会议室、餐饮、销售等区域采用运行成本费用较低的湿膜或高压水喷雾加湿的方式。对于工艺性湿度要求较严格的藏品库房则采用电热加湿方式,以满足其湿度精度的要求。而对大面积的展厅则建议采用湿膜加湿与电热加湿相结合的加湿方式,由湿膜使被加湿空气加湿至30~40%,而后再由电热加湿至所需要的湿度
9.3.4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1. 本工程对藏品库房和展厅等对室内环境有较高的温度、湿度精度要求的房间,设计采用定新风量的全空气系统形式。空调机组将设有过滤、混合、电子净化处理、冷却、加热、加湿、紫外线消毒等功能,以维持满足这类房间所需要的恒温恒湿要求。在库前区和藏品库房分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2. 对于没有严格工艺性的温度、湿度精度控制要求的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学术报告厅、观众影像厅、报告厅等较大空间的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分别采用独立的可变新风量至全新风工况运行的定风量全空气系统。而对于行政办公、物业管理和综合服务区的办公室等的分散的小面积房间,设计采用四管制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系统形式,以满足不同房间的个性化调节要求。
3. 在展听等的空调系统排风侧设置全热交换的能量回收装置,以节省新风能耗。公共卫生间和机电设备用房等设置机械通风或排风系统。
4. 由于藏品库房绝大部分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所以不设置消防排烟系统,火灾时库房通风系统应关闭并停止运行。但库房还需要设有消防灭火后,排除灭火用气体的排风系统。
5. 在业务科研区的消毒事、修复室等除维持一定的房间温湿度外,单独设置房间的机械排风系统,以排除工作时的污染气体,维持房间的微弱负压。
6. 地下停车库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平时通风系统和火灾时的机械排烟系统合用。机械排风、排烟系统按照防火分区设置,系统排风、排烟风量按照每小时6次换气确定,地下车库的平时送风系统在火灾时则作为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风量的50%。
9.4 电气设计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级美术馆,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安全防范属一级风险单位,按一级保护设计安防措施;按智能建筑甲级设计智能化系统;按特级考虑火灾报警的安全措施。
9.4.1 电力配电系统
1.1 电源:本工程从市政引来10KV两路独立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设柴油发电机组,供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
1.2 变配电容量:4000KVA,设2×2000KVA干式变压器。
1.3 自备电源:考虑到特别情况或事故,内设1台800KW柴油发电机组以作紧急情况下备用电源。
1.4 不间断电源:对于信息网络、安防、消防系统等不允许间断供电的系统提供不间断(UPS)电源。
1.5 配电系统:本工程采用10KV和0.4/0.23KV二级配电,10KV配电采用放射式,0.4/0.23KV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为主,树干式配电为辅的混含式配电。
1.6 照明系统:采用高质量的照明系统,考虑到美术馆的特点,对珍藏品和贵重展品的展区照明应让观众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又要使人工照明的光线对贵重展品的损害减到最小,让文物类陈列品和收藏品得到最好的保护。在展区采用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进行人来光亮,人走光暗的调光控制,以节能和保护展品。所有公共系统采用集中自动光控系统,以节能和便于管理。
1.7 防雷接地: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防雷装置,所有配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均设有防雷电波入侵的装置,整个建筑物与所有金属构架、金属管道作总等电位连接,特殊潮湿和环境恶劣的场区采取局部等电位连接,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应小于0.5欧姆。
1.8 室外照明:由于本工程为扩建工程,其室外照明应与老美术馆的室外照明整体协调统一,控制系统亦应能独立控制,又能两馆统一控制。
9.4.2 弱电系统
2.1 安全防范系统:详见关键技术及艺术部分说明
2.2 楼宇智能化系统:
按照本工程特点,采用一套完全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对楼宇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和楼宇设运行历史记录、状况等的设备运行管理,是保证楼宇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室内环境的现代手段。
2.3 智能化美术馆系统:
本工程属国家级美术馆,应以数字化美术馆为目标,建立一个以信息化系统为中心的美术馆计算机网络,美术馆数据收集、处理、交流、传输、制作、存贮系统和公众展示、咨询系统,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分步实施。
2.4 通信基础设施:
通信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内部,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之间语音、数据图像、影视和文字的传输、交换、发送、接收系统,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设施。以满足高速、快捷、方便、安全、可靠、准确的要求。
2.5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通过光纤从市有线电视网引入有线电视节目和通过卫星电视无线接收用户需要节目。接收来的电视节目通过前端设备,分配到各用户。在建筑物内建立一套邻频传输的电视网络。
2.6 会议系统:
在需要的会议室、厅配备远程会议系统,同声传译系统,视像、音响系统和会议控制系统(包括根据会议进程需要实现在会议场所、环境、声、光、电的智能化控制)。
2.7 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尽可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将各自独立的网络集成起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系统。
9.5 消防设计
9.5.1 总平面消防设计
A. 中国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建筑的西侧和南侧,是由城市道路所围合,利于在火灾紧急情况下消防车辆的到达。
B. 在建筑的北面,在建设用地内设有消防车通道,最小宽度为9米,在建筑的东面可利用与美术馆一期老馆的消防通道,形成消防环路。
C. 在建筑的四周,可利用消防车通道或绿地进行消防扑救。本方案设计的消防扑救面条件良好。
D. 中国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和一期老馆的东西方向总长度达到232米。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须设置消防车道。本设计利用原来一期老馆西侧的消防通道,水池中设有消防车可通过的平台。
9.5.2 建筑消防设计
A.地下室部分: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4000平方米;其它部位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
B.地上部分:中央展厅单独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余部分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
C. 所有防火分区间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耐火等级为3小时的防火卷帘。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前室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管井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9.5.3 消防给水系统:
A. 本工程按一次火灾计。若改造后的一期美术馆消火栓、喷洒系统贮水池、水泵等设施能够满足本工程需要,可与之合用,本工程消防给水从一期直接接入即可。若一期消防给水系统不能满足本工程使用要求,需按以下要求重新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即在地下室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
B. 消防用水量
系统名称 |
用水量L/s |
火灾延续时间h |
用水总量m3 |
供水方式 |
室外消火栓系统 |
30 |
2 |
216 |
市政管网直供 |
室内消火栓系统 |
20 |
2 |
144 |
消防水池贮水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28 |
1 |
101 |
消防水池贮水 |
C. 消防贮水池:在地下室设消防专用贮水池,由两路市政水源经室外环管供水。水池贮存室内消防用水量245 m3,包括3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1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
D. 消火栓系统
1.室外消火栓系统
a) 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室外消防环状管网直接供水。
b) 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和150米保护半径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系统
a) 在建筑物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系统不分区,采用临时高压供水,平时管网压力由设在地下消防泵房的2台稳压泵及一套气压罐联合稳压。消火栓加压泵一备一用,设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系统在室外设有两套水泵结合器。为避免小流量时超压,消防泵采用变流稳压消防泵。
b) 室内消火栓采用DN65消火栓加自救卷盘。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除空间净高大于8米的场所和不宜用水扑救的场所外均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地下车库、陈列展览区域、库前区、图书资料库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余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一备一用,设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平时管网压力由设在地下消防泵房的2台稳压泵及一套气压罐联合稳压。为避免小流量时超压,喷淋泵选用变流稳压消防泵。在室外分别设有2套水泵结合器。
4. 报警阀设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
F. 其它消防系统:
1. 藏品库房、库前区的暂存库、业务科研区的装裱、修复室等采用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的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火灾保护。
2. 本工程以中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地下车库配35B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其余区域设有5A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3. 可根据消防性能化分析结论的要求确定是否在中央展厅、临时展厅设自动水炮灭火系统或大空间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9.6 人防设计
9.6.1 本方案在地下一层设人防工程,按照五级人防进行设计,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暂估为4800平方米。
9.6.2 按照平战结合的设计原则,人防工程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在战时恢复成为人员掩蔽所或物质库。
9.6.3 本工程的人防工程设计,将根据人防管理部门的具体设计要求,进一步明确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防护级别等要求,按照人防工程设计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深入设计。
9.7 节能环保设计
9.7.1 本工程在冬季采用FREE COOLING的免费制冷系统,通过冷却塔和热交换系统直接制备冬季空调用冷水,从而减少和避免冬季冷水机组的运行。
9.7.2 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利用空调冷却水加热生活热水的补水,减少生活热水系统热能消耗。
9.7.3 根据空调系统功能要求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加湿形式,尽可能地减少电热或电极加湿,节省工程配电容量和加湿成本。
9.7.4 采用以热水盘管再热为主的空调再热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电再热,从而节省工程配电容量和再热成本。
9.7.5 所有暖通空调的运转设备应采用高性能、低噪声的节能产品。冷水机组、空调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空调热水泵等须采用减震基础,空气处理机组、通风机等则需采用减震基础或减震吊架安装。空调水管与水泵的连接、通风管道与空气处理机组或风机的连接应采用柔性短管。
9.7.6 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
9.7.7 洗脸盆和小便器采用感应式给水龙头
9.7.8 冲厕采用脚踏式冲洗阀
9.7.9 淋浴采用自动温控混水器和脚踏式开关
9.7.10 绿地采用土壤湿度感应器、自动喷灌/滴灌设备
9.7.11 采用废水收集、处理与中水回用系统,将洗涤、淋浴和雨水收集回用,供给冲厕、绿化浇洒。
9.7.12 生活热水的加热首要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以节约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废气的排放。
9.7.13 除屋面雨水采用回收和回用措施外,其他部位的雨水尽量考虑雨水回渗,以减少雨水的排放,改善水生态环境。
9.7.14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的灭火剂。
9.7.15 柴油发电机房采用取隔音、消音措施,将噪声降到规范允许的程度。
9.7.16 柴油发电机组采用排烟满足环保要求的机组。
9.7.17 柴油发电机的排烟道采用消音器、使排气噪声降到规范要求范围以下。
9.7.18 新建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大量钢结构构件及通过国家环保检测的加固主材(如碳纤维片材、化学结构胶等)
10 建筑外貌艺术效果及城市景观
10.1 外貌艺术效果
10.1.1 外墙面
美术馆二期的外墙面主要由下部、中部和上部三个部分组成。他们沿着带形采光窗横向划分。下部是锯齿形的石材竖墙和镶在墙中玻璃幕墙。中部是与美术馆一期色彩一致的淡黄色石材。顶部是有浅浮雕暗纹的金属面板,暗纹图样将由艺术家和建筑师来共同创作。
10.1.2 天窗
二期建筑中设计了大量的采光天窗:倒圆锥形的采光顶,七个钻石形的采光井,屋顶庭院的玻璃采光天棚,圆形的小采光窗,反曲形的带形窗,水平的带形角窗。白天,它们将太阳光束引入室内空间,晚上,建筑内部的灯光从其中照射出去,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使整个建筑闪闪发光、晶莹剔透,如同一个镶嵌着钻石的辉煌绚丽的水晶宫殿。
10.2 城市景观
美术馆一期的金色屋顶和二期中央展厅的圆形大屋顶将一起成为这里最为醒目的街景。二期建筑的西南角的屋顶花园,既可以使人从上面很好地欣赏到故宫、景山等优美的城市景色,又装点了这个都市街角,为五四广场和皇城根遗址公园在更高的水平面上增加了一抹淡淡的绿色。
中国美术馆新馆落成,将携手老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成为北京城内负有盛名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11 关键技术及艺术
11.1 展厅自然采光
采光设计是展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本设计运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为建筑室内空间,特别是各个展厅提供了柔和、舒适、丰富动人的采光效果。
灯笼:中央展厅的上空是一个倒圆锥形的采光顶,大面积的带百叶的采光窗,将自然光线引入高大的中央展厅,营造出大厅恢弘的气势。顶部的百叶可以调节,倒圆锥体的反光都使光线更加柔和舒适。
钻石:建筑屋顶镶嵌着七个美丽的钻石形的采光顶。白天,它将太阳光束引入二层的展厅内。
临时展厅的屋顶是一个水平的玻璃采光顶,中间有椭圆形的屋顶花园。
建筑西南角和东南角屋顶有圆形的采光窗,它们不规则地排布,形成室内空间富有趣味的顶光。
沿建筑外墙中部有一条反曲形的带形窗,它给二层展厅提供了柔和的自然采光。
沿建筑顶部边缘有一圈水平带形天窗,它为三层展厅提供自然光的照明。
11.2 恒温恒湿空气环境
由于本工程需要常年有温度、湿度控制的建筑功能房间相对较多,所以空调冷热水采用四管制水系统,常年均有空调冷冻水和空调热水供应。对藏品库房和展厅等对室内环境有较高的温度、湿度精度要求的房间,设计采用定新风量的全空气系统形式。空调机组将设有新风过滤、预处理、混合、电子净化处理、冷却、加热(再热)、加湿、紫外线消毒等功能,以维持满足这类房间所需要的恒温恒湿要求。在库前区和藏品库房分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新风的预处理是指在冬季对引入的室外新风先进行加热,在与回风混合,然后进行二次加热处理,最后经过加湿,以保证送风的相对湿度要求。而在夏季则先对室外新风进行冷却除湿后,再与回风混合,经过二次冷却除湿,最后经过再热处理以保证送风温差不至过大,满足温、湿度精度的控制要求。如果没有新风的预冷却除湿,当夏季连续雨天时,单次对混合风冷却除湿,有时送风湿度不能降低到50%以下。
而设置单独独立冷热源的恒温恒湿专用机组则适用用个别、较少面积的恒温恒湿功能房间。本工程需要常年有温度、湿度控制的建筑功能房间相对较多,如果也采用设置单独独立冷热源的恒温恒湿专用机组,则室外机很多。而过多室外机的分散布置会破坏建筑的室外环境和建筑立面效果,同时设备的一次投资和运行使用费用很高。
招标文件P48页要求“基本陈列区温度要求20℃±1℃,湿度要求50%±5%”。我们认为在冬季上述室内环境要求是恰当的,但在夏季则不妥。书画、文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远低于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但应避免短时间内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没有必要要求整个展厅在夏季维持“温度20℃±1℃,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否则其夏季空调能耗将是惊人的,况且在夏季为参观者提供“温度20℃±1℃,相对湿度50%±5%”的室内环境也是不适宜的,在国际上大多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也不会提供这样的夏季室内环境。对于极个别特殊展品,仅需要为其提供单独的展示柜,而无需要求整个展厅都维持这一不合理的室内环境。所以我们在室内设计参数表中,对展厅的夏季室内设计参数的确定与标书要求不完全一致。特此说明。
11.3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是美术馆最重要系统之一,是保证美术馆财产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安全防范的设计除了满足自身目的外,还应具备作为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保证人身安全的辅助手段。因此本工程安防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系统,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散分布式自动控制技术和数字化图像处理压缩技术,采用结构化、网络化的安全防范系统,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它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 建筑物周边监控系统,通过设在建筑物上的电视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场所进行监控,通过电子墙对于入侵周边的运动目标发出报警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B. 与老馆结合,在整个建筑物外墙设置防入侵装置。
C. 在贵重展品和收藏库区设置二种以上防入侵装置,在通往该区域的通道、门、窗口设置防入侵装置。
D. 在特别重要展柜台内设置防入侵的报警装置。
E. 在公共区设置以闭路电视监控为主,出入口通道控制为辅的监控系统。
F. 停车场管理收费系统。
G. 设置无线巡更系统。
H. 设置安防专用的无线、有线对讲系统。
I. 建立数字化图像处理和贮存数据库系统。